记得在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上他写下我想在复旦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他感受到这个愿望正慢慢实现。
复旦浓厚的学习氛围带给他很大的触动,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实验室待到晚上十一二点,连吃饭和洗澡间隙都在讨论学术问题。直到3个月后的一次组会中,在师兄的提醒和重复验证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检测方法中的问题,也认识到自己对MoS2催化剂的研究没有可行性,并及时放弃,寻找新的研究课题。
郑老师教会我:对课题的设计之初应该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在以往的研究中,乙醇报道的分电流密度一般低于200毫安每平方厘米,而彭陈研究制备了表面Cl(氯)阴离子和Cs(铯)阳离子共修饰的Cu(铜)(200)纳米晶,实现了安培级的乙醇分电流密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是目前电催化CO2还原制取乙醇中报道的最高值之一。入学后,彭陈快速投入到实验当中,选择将MoS2(二硫化钼)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他也暗下决心,珍惜读博期间的时光,争取在学术上有所收获。彭陈坦言,自己做实验时太过用功,在测试仪器状态比较好时,会实验到凌晨四五点。
组成材料中的元素构成和分子结构,合成高效的铜基催化剂,让二氧化碳转化为更多甲烷、乙烯、乙醇……这是先进材料实验室2018级直博生彭陈的研究方向之一。带着对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博士期间,彭陈进入到郑耿锋老师的课题组,选择了全新的研究方向——电催化CO2还原获中国杰出神经内科青年医师,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发表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论著百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罕见肿瘤重点专项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光眼小梁网房水流出障碍。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外科专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胎儿与宫内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孙希才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副主任,嗅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中心主任,主攻慢性鼻病及鼻颅底肿瘤外科。
深耕胃癌诊疗领域,每年完成各类胃癌手术近 500 例,位居国内前列。陈 洁群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神经内分泌肿瘤科主任。
曾获复旦大学抗震救灾校长特别奖、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拔尖人才等荣誉。国内最早开展腹裂无缝合I期回纳术、参与完成国内首例子宫外产时处理技术、国内第一例系列横行肠管延长手术(STEP)。是上海市感染病规范化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获得广大医学生的好评。自2010年开始率先进入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一崭新领域,通过十年的积累与耕耘,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完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体系。
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杆学科为目标,带领大内科高效协同发展,推动临床适宜创新技术服务八闽人民,搭建沪闽交流协作平台,积极组织及投身新冠抗疫。创建并推广针对复杂腹壁重建新术式。以主译身份出版学术著作3本。首创 Vnotes 下盆底重建、阴道骶骨固定、VNOTES 下阴道 / 子宫高位骶韧带 - 骶前联合悬吊、阴式辅助下免气腹单孔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担任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神经内分泌及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热心教学工作,担任肿瘤医院外科学基地教学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今天,让我们看看这些复旦大学优秀医生的风采。主编出版《急诊科精彩案例解析》。
以编者身份参与编写学术专著2本。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项,其他各级课题3项。陈义松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医院普通妇科副主任。主持国家 / 省部级课题9 项,以第一 / 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5 篇,副主编 / 参编书籍 6 本,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 项。担任Frontiers in oncology鼻颅底肿瘤治疗进展专刊主编、外科肿瘤学客座副主编;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通讯编委。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颅底组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鼻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鼻颅底及嗅觉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连续两年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成功召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项。
丁 晶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委员,神经调控协作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生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 8 项,发表 SCI 30 余篇。
徐大志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医院胃外 1 科主任。曾获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创新之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精通胸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各类胸外科微创及高难度复杂手术,是我国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在气管外科造诣颇丰,于2010年完成我国首例机器人全程食管癌根治术,于2015年主刀世界首例全机器人下肝肠肺同切术的胸外科部分后续实验表明,oHSV能够对胶质瘤细胞进行杀伤作用,但会通过上调IGF2BP3诱导NETosis,影响溶瘤病毒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对于中性粒细胞炎性死亡的自身调控机制以及在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溶瘤病毒疗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胶质瘤免疫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主要为髓系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其重要组分。
m6A即RNA中腺苷酸(A)第六位N上发生的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丰度最高的表观转录修饰。通过一系列药物筛选,最终发现,BET抑制剂JQ1能够显著抑制IGF2BP3诱导的NETosis,并通过将CDK9/RPB-1复合物招募到HSV基因启动子来增强病毒复制。
在此基础上,溶瘤单疱病毒(oHSV)已被应用于多种肿瘤,因其天然嗜神经性的特点,神经胶质瘤是其理想的肿瘤治疗模型。IGF2BP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IGF2BPs,包括IGF2BP1/2/3)家族的重要成员,是识别并结合靶RNA的m6A位点的特异性 reader。
体外共培养实验证实了IGF2BP3/MIB1/FTO轴对NETosis的调控作用。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除了选择性感染裂解肿瘤细胞的直接溶瘤作用外,还可以介导病毒相关抗原和肿瘤新抗原的释放,最终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实现杀伤肿瘤的效应。
该疗法具有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三合一的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通过IGF2BP3 RNA测序和FTO质谱的双组学分析,研究人员找到了E3泛素连接酶MIB1。为了深入探究IGF2BP3调控NETosis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mRNA测序分析,发现IGF2BP3/FTO以m6A依赖方式调控CSF3(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readerIGF2BP3通过调控eraserFTO蛋白降解上调了细胞总m6A水平。因此,研究人员试图寻找一种既能够抑制IGF2BP3表达又能促进oHSV复制的药物。
重要的是,该小分子抑制剂被证明能透过血脑屏障,为后续临床试验打下基础(图一)。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 Viral Therapy, OVT)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束敏峰(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和陈菊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代玮玮。2024年1月2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束敏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Overcoming therapeutic resistance in oncolytic herpes virotherapy by targeting IGF2BP3-induced NETosis in malignant glioma,揭示了溶瘤病毒耐药的关键分子机理及其干预策略。
图一:靶向抑制IGF2BP3诱导的NETosis克服恶性胶质瘤对oHSV治疗的耐药性综上,这项研究揭示了RNA m6A甲基化修饰的 reader和 eraser之间内在调控关系,阐明了NET形成的表观机理,发现了溶瘤病毒诱导的NETosis是阻碍其溶瘤潜能的关键检查点,并提出靶向NETosis作为克服溶瘤病毒治疗耐药性的全新策略。后续研究发现肿瘤中NETosis发生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